彩神VIAPP - 彩神VI手机版

2023-11-17

  中新网西宁6月29日电 题: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

  作者姚占山 李江宁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青海这片土地曾是荒凉和风沙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的中国生态大省青海早已旧貌换新颜,绿色和生态成为青海的新标签,“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中国湿岛”等名称越来越响亮,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名片也越来越耀眼……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这里是青海湖北岸的克土沙区,“克土”,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地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全是黄沙,经过4代治沙人历经40年的不懈努力,黄沙地已经变成了绿洲。眼前绿意盎然的景象,让身为林业站工程师的石德荣很是骄傲。克土沙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占青海湖沙漠化总面积的57.6%。全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图为青海境内草原风光。 李江宁 摄

  生态责任之下,地处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党委、政府一直把防沙治沙作为首要工作来推进,自1980年开始便对县域内0.4万公顷的沙区实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工程治理,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逐步调整树种结构和固沙方式,全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9.9万公顷减少至6.62万公顷。

  截至目前,青海全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74.86万公顷,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57.4万公顷,2021—2022年完成17.46万公顷,全面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2个,封禁保护面积达58.26万公顷,沙化土地年均减少2.12万公顷,沙化程度指数从3.17下降到2.94,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防沙治沙机制不断完善,沙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沙区生态实现系统治理,生态工程带动产业富民,治沙成效赢得各界认可,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发展空间稳定拓展、绿色屏障更加牢固。

  寒旱地带的“绿色奇迹”

  寒旱地带的“绿色奇迹”创造者段国禄,是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1973年生于西宁市湟中县维新乡(今湟中区共和镇)。30年前的段国禄还是个毛头小子,初中毕业后当了几年放羊娃,随后跟随“省长爷爷”尕布龙加入南北山绿化工作的队伍当中,那年,他18岁。“那时候的北山真的是寸草不生,风沙特别大,一到晚上,我们几个人都要攥着帐篷四个角,一不留神,帐篷就要被掀翻,实在坚持不下去,好几次跑回家,后来还是回到了山上。”当时的段国禄怎么也不会想到西宁城竟然还有比湟中老家更艰苦的地方。

  据查证,北山的主要岩体为红色泥岩、砂岩,其间还伴生大量“羊脑石”(石膏岩),山势陡峭、岩石密布、土壤贫瘠是北山最基本的地貌特点。土壤类型为栗钙土,结构疏松,保水性差。有人曾经断言:在这个地方植树造林简直就不可能。

图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治沙成效。 青海省林草局供图

  为了改变南北两山的生态环境,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并成立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1993年,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尕布龙背起行囊,一头钻进荒山沟,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专职副总指挥。尕布龙带领工人们一边修路,一边引水,为了改善土质,他们用背篼把黄土背到山上,用尖镐凿“羊脑石”,为了这一片绿色,他们吃尽了苦头。

  现在,林子长起来后,山上已经形成了小气候,降水多了,风沙也少了,树木的成活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了守护这片绿色,段国禄和妻子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全部贡献在了山上。如今的北山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一条硬化路直通山顶,一根根引水管道交错成网,一棵棵挺拔的树木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生机盎然……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南北山绿化工程一、二、三期建设共完成西宁周边荒山绿化3.44万公顷,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河北杨、山杏、山桃、沙枣、暴马丁香等乔木8728余万株,同时混交柽柳、柠条、沙棘、白刺等灌木,建成了生态功能较为稳定的混交人工林。工程核心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7.2%提升到79%,西宁南北两山经过绿化由童山濯濯转变为郁郁葱葱,生态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极大提升,西宁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极大改善,实现了构建城市山地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初目标,为西宁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北”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三北”筑起生态安全屏障在绿色环绕的龙羊峡库区两侧,大地上零散分布着黄色块状地,这便是多年受风沙侵袭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沙珠玉、木格滩沙漠化土地。沙珠玉、木格滩,隔河相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这里沙漠蔓延的步伐得到控制,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树葱茏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累计完成防沙治沙89.13万公顷,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3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青海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林地总面积达到110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6.3%,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根据《青海省三北六期工程规划》,2021年至2035年,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6州(市)的31个县(市),还将完成总面积42.99万平方公里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9.6%。

  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要致富多种树”,这是新中国成立早期对国土绿化事业和群众增收致富两者关系最朴素的描述。

  近年来,青海省聚力打造产业“四地”和生态文明高地,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林草产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减碳增汇、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近4.66万公顷,其中有机枸杞基地面积1.33万公顷,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带动20万群众致富增收。由于青海枸杞分布区主要在海拔2500米左右,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硒元素、面源和大气污染少,果品产量多、质量高,因此这里也成为全国重要的枸杞种植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有机枸杞之乡,更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完)

  中新网昆明6月29日电 (黄兴鸿)29日,记者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云南正全力推进公路、铁路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内实现昭通至金阳、大理至南涧等多条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叙永至毕节铁路云南段建成通车。

  当天,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夏俊松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云南省交通运输领域工作情况。

  据悉,今年1至5月,云南客货运输复苏势头良好。全省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客货周转量均同比增长,综合交通客货周转量940.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2%。

  此外,综合交通重点项目进展显著。公路方面,永仁至大姚等多条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鹤庆至剑川至兰坪高速公路实现部分开通,勐海至打洛等高速公路建设正推进。铁路方面,大瑞铁路保山至蒲缥段提前开通货运功能,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哈巴雪山隧道实现正洞中导洞贯通,叙永至毕节铁路云南段铺轨正按照今年开通目标加快建设,渝昆高铁、大理铁路枢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民航方面,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飞行区初步设计已获批、航站区及北工作区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已组织审查,楚雄、元阳机场可研行业审查和宣威机场预可研审查已完成,大理、文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可研已批复。水运方面,东川港按计划推进客运、货运中心及便民码头建设,乌东德翻坝转运设施建设工程已开工。

  民众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全省164个客运站推出电子客票,1312万人次购买电子客票实现便利出行。昆明市主城109个停车场实现无感支付。

  绿美交通建设呈现新气象。全省绿化美化面积累计超过2857万平米,建成绿美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廊道示范段4545公里。

彩神VIAPP

  据悉,云南省将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公路方面,年内力争基本实现昭通至金阳、大理至南涧、云龙至兰坪、临沧至清水河、镇雄至七星关、宾川至南涧等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通车,勐醒至绿春、瑞丽至孟连、古城至宁蒗3个项目实现分段建成,新增孟连、西盟、沧源、永德4个县通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力争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叙永至毕节铁路云南段年内建成通车,加快渝昆高铁云南段、大瑞铁路保瑞段、大理铁路枢纽建设,争取文山至蒙自铁路、既有昆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民航、水运方面的项目建设。(完) 【编辑:刘欢】

彩神VI地图

文登区平利县蕲春县鼎城区屏边苗族自治县四子王旗安顺市德城区东港区彰武县双流区崆峒区富裕县大名县隆昌市颍东区长汀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合川区周宁县